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起底30年的期货心声

来源: 日期:2020/10/26 11:39:17 浏览次数:

崔陵渝

沧浪之水为陵渝,我是老崔。

2020年,庚子年,弹指一挥间,郑商所成立已经30周年。30载春风化雨,30载砥砺前行,而我与郑商所的结缘也已近30年了。30年的期货人生,迷茫过,痛苦过,兴奋过,辉煌过,诉不尽,道不完,唯期货精神烙印心中。

一、我的期货人生由此开始

19901012日,伴随着改革开放的浪潮,郑商所的前身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成立。1993528日,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在其前身的基础上正式成立。与此同时,在同学的“撺掇”下,我买下一个郑州商品交易所的交易席位,成立了中国最早的期货贸易部,也是期货公司最早的雏形。

这是当时我买席位交易所开具的收据,席位名称:郑州市益泰科工贸公司期货贸易部,结算准备金二十万元整,我的期货人生由此开始。那一年,我三十八岁。

当时,很多人根本就没有听说过“期货”两个字,更不知期货为何物。为了普及这个新鲜事物,在郑商所的大力支持下,我们举办了首届期货培训班。彼时的炮兵学院礼堂座无虚席,大家对这个新生事物充满了好奇。这就是中国期货市场第一批懵懂的期货人,大家都是摸着石头过河,做着前人种树后人乘凉的事业。

1994年,在交易所领导关心帮助下,经过几个月的筹划,我们做好了一切开盘准备工作。那一年我们迎来了中国期货市场最激动人心的一刻——一声锣响,郑商所正式开盘了!

那一天我在小麦、玉米、大豆、绿豆、芝麻几个品种上都下了第一单!那一年我已近不惑之年,这也成了我期货人生的一大骄傲!

回想当年,郑商所是中国期货市场的开拓者,而我也是第一批吃螃蟹的人之一。作为中国期货市场的先行者,我们走了无数的弯路,也犯了许许多多在今天看来是很幼稚的错误。但即便如此,我们依然一往无前。

二、只为心中的那一份热爱

这张有些许发黄的老照片距今已有23年,我珍藏至今。后排右三便是我,大家都亲切唤我老崔。1997年,新期货大厦未来大厦正式建成启用之后,因为交易所组织的一场会议,交易所第一任总裁李经谋先生把我们聚在一起,大家整理衣冠,留下了这张意气风发的合影。犹记得有个“老杜”,他们一家人都做期货,后来转移到股票市场,“混”得一直很风光;还有大家尊敬的“班长”,办事很受大家信任,如今已经不在了……他们便是郑州期货市场的先行者,真正的期货界“黄埔一期”。

命运浮沉,世事变换。一路走来,期货市场的诱惑力与残酷性犹如天使与魔鬼并存,吸引了无数的人前来种下梦想、欲望,有的未见种子发芽便已夭折,有的经过四季却未见花开,有的昙花一现,终抵不过一朝风雨的摧残。岁月流逝,如今照片中的好些人已经不在了……

走过峥嵘岁月,经受悲欢离合,而我依然在坚持着,不为财富,不为欲望,只为心中的那一份热爱。

三、疯狂交易,吞下苦果

1997年,那年我四十一岁。距离我花20万元买下交易所交易席位已经四年有余,那一年根据期货市场监管政策要求,拥有交易所席位的法人需要注册成期货经纪公司。在交易上已经初露峥嵘的我决定卖掉手头的交易席位,筹集资金,准备在期货交易上大展拳脚。

20万元的席位以五倍的收益转让给以前的一个大客户。这笔交易在当时的我看来是一笔大赢的买卖,如今回头再看却是我人生的一个重要节点,几乎是逆转了我的整个期货人生。如果这个席位一直保留到今天,那如今的我可能早已是亿万身家。可是,生活没有如果。

百万资金在手,在当时名副其实是一笔巨款。钱粮在握,胆气骤升,遂一头扎进期市。不料在天津红小豆、绿豆、咖啡等品种交易上大起大落,最终资金被市场悉数吞没。现实的残酷并没有使我清醒,反而像赌徒一样输红了眼,怎么都不肯罢休。起起落落无数回之后,终变得异常麻木,每天都不知道人生除了交易还有什么意义。

记得风光至极的时候身价暴涨,钱如流水,一切在握。然朝夕之间,钱亦如流水般逝去,天堂与地狱也许从来就是一线之隔。及至最惨的时候兜里不足千元,窘迫至极。适逢年关,楼底数度徘徊,几无颜面再面对家人期盼的眼神,所幸夫人平静面对,只一句话:“没钱,咱就过穷日子吧”,至今在我心中亦是莫大安慰,感谢我的夫人!

不久之后,期货市场面临大范围的清理整顿,业内十万大军一朝只剩下千余人。疯狂之后的寂静,夹杂着无所适从的落寞,眼看着曾经的朋友们相继落寞离开,我心中亦是十分黯然,但仍然决定留下来坚持,因为心中始终都有那么一丝期盼割舍不下。

四、卧薪尝胆、与郑商所同行、迈向未来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在四十不惑的年纪,作为一名期货市场的老兵,我依然在等待着。日子漫长而又毫无尽头,那几年为了撇去心中的烦闷也为了找寻交易的真谛我开始翻阅大量的金融书籍。偶然之间翻阅到关于美国对冲基金的书籍,里面大量关于对冲的观点,顿时使我茅塞顿开,这正是我寻求已久的交易思想,遂开始大量阅读关于对冲基金的书籍。由此对冲的理念慢慢在我脑海生根发芽,逐渐清晰起来。

大量的单边交易使无数人风险敞口彻底敞开而又无法控制,欲望膨胀之下,爆赢爆亏,最终落得人走茶凉、曲终人散的结局。而对冲的概念则是一种全新的交易理念,从根源上遏制了风险的无尽蔓延,由单边交易变为双边对冲交易,以控制风险为第一要务,尔后才是全力博取利润。就如人走路一般单腿行走其稳定性当然不如双腿走路了。心中已定,这就是我期盼已经的机会!

2000年之后,金融市场开始逐步恢复,我开始尝试套利交易。刚开始的双边交易完全是手工下两个单边,一多一空,平仓也是如此。经历了单边交易的磨砺,在面对双边交易的时候,我心中分外平静,其波动性完全没有单边那么犀利,稳定而相对有序,这正是我期盼已久的行情。我内心清楚地知道这是属于我的机会。我的交易遂进入套利对冲的全新交易模式,套利对冲交易由此发端。

这张照片是团队去北京游玩时拍的,正是对冲套利团队建立初期。彼时的我(左二)从事套利交易已经数年了。由于交易稳定,风险收益比合理,大量的理财资金主动上门寻求合作。面对这样的局面,个人力量终究是有限的,组建交易团队势在必行。恰在20033月,郑州商品交易所第一个在期货市场上推出了套利交易指令,由此掀起了一股套利交易的热潮。我和我的团队受益匪浅,我们率先使用了这个交易指令。这个指令的推出彻底激活了我的交易模式,中国对冲套利团队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应运而生。

在那些年套利交易的黄金期,我们的资金规模和交易员队伍迅速壮大,资金规模做到上亿。“凌宇”系列理财产品一直做到四十多支,无一亏损,平均收益率均做到30%以上。队伍也从初期的6人发展到40多人,每日的交易量由最初的几万张上升到后来的几十万张,一年数千万张成交量,长期排在郑州商品交易所成交量排行榜前十。尤其是郑商所的农产品和后来逐步推出的工业品,一直是我们的交易强项。

在中国期货市场那些年的蓬勃发展下,我们跟随郑商所发展的脚步,也跨入了一个全新的阶段。

五、期货精神,薪火相传

这是团队2016年去洛阳白马寺祈福的一张合影,“白马寺祈福”是团队最核心的文化之一,如今已经整整第十六届了。在我交易人生最灰暗的时候,曾经求得一卦,谶语曰:量力而行、积少成多、适可而止、见好就收。就是这16字谶语,彻底改变了我的交易人生,如今也是我的人生信条。为名、为利,皆为浮云,放下心中执念何尝不是另一段人生的开启。

风风雨雨30年,如今的我已近古稀之年。看着电脑前交易的孩子们,他们朝气蓬勃,青春无限,仿佛间,我又回到了自己的青葱岁月。交易大厅里人来人往,早上一开盘,喊单声、报单声、叫喊声此起彼伏,大厅嘈杂无比却又热闹非凡。当时的交易条件简陋无比,人工喊单、电话报单,只有价格显示,没有电脑,没有K线,大厅就像菜市场一般,红马甲来回穿梭,相比三十年后的今天,一切显得寒酸无比。但那却是独属于我们那一代期货人的岁月青春。30年的时光,改变了太多东西,如今的交易早已智能化、多样化,已多年未再交易的我早已不再适应,但唯一不变的就是期货精神,如薪火一般,代代相传。

正值郑州商品交易所30岁生日,作为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受益者、郑州商品交易所发展的受益者,期货市场的一名老兵,我衷心祝愿中国期货市场不断蓬勃发展,郑州商品交易所再续辉煌!

 

 

上一篇:标准合约简论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期货博物馆 电话:1383856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