恭祝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郑州商品交易所20周年华诞。很荣幸我最早见证了郑商人为中国自由期货市场价格创建所作出的不懈努力。 最先听说要在中国成立期货市场的消息是在1990年的北京市,芝加哥商品交易所举办的一个研讨会上。一直以来,我都非常关注美国证券市场和中国市场的发展,所以这个消息马上引起了我的重视,并且我一直探寻如何参与其中。终于,在1992年受江泽民主席邀请,我来到了郑州,考察期货发展情况。 河南省粮食局的工作人员一直花费苦功,努力寻求现货市场和期货市场之间的联系。各种各样期货相关书籍被翻译出版,专家学者也不断到国外的期货市场学习考察。有关国内运输、存储、质量控制、监督系统、会计结算的研究也纷纷启动,来寻求更好的期现结合形式。 来自各个行业的人才,包括市场学,经济学和工商管理的毕业生充实了行业的人员组成。他们参与全新的机构创立的自豪感是显而易见的,这点从他们努力的工作和贡献热忱上就能看出来。 若干年前,郑商所就发展成为一个拥有诸多创新产品的大型综合性机构,并且已准备迁入新址。20年过去了,许许多多兢兢业业的员工依旧在岗位上工作着。对于取得的成就,他们并没有自满。依旧怀着满腔的热情,用在中国创建合理价格典范的决心作为奋斗的源动力。 市场风云变幻,很难预料,因而我们引进了期货的概念。如同很多机构一样,在创立初期面临着不少困难。但是郑州商品交易所全体员工克服了各种障碍,并且不断地拓展期货交易市场的规模和价值。 我曾经是美国政府监督主体-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的一员,因此我对于中国商品期货交易的演化过程尤其关注。在美国,一个正规交易所的创立需至少要近100年的经验积累。而郑商所缩短了这个过程,加速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CSRC)的成立,为之作出了积极贡献。规则,只有能很好的发挥本身的作用才算是成功的。我认为,在期货交易的积极参与下,中国的规则必定是成功的。 热烈祝贺!并祝批发市场和郑商所全体员工在接下来的10000年能为中国继续奋斗。 谨启,您的忠诚的 Darl Kleinbach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