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期货交割制度缘起于160多年前在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发生的真实故事。 从19世纪40年代到50年代,关于谷物质量的抱怨此起彼伏。随着谷物流通的发展,以及更多的谷物被运往美国东部地区,仓储商开始储存不是自己的谷物了。当谷物是包装储存的时候,人们可以辨识出是属于哪个人或哪个公司的。但是,随着贸易的发展,储存谷物必须用散装方式了。这个过程中出现了来自那些托管储存谷物的人的抱怨,他们主要是当地向东部运输谷物的运货商,他们感到,当他们从仓库出货的时候,得不到像当时入库时那样好的质量的谷物。 农场主和乡村运货商也发出抱怨。是仓库领班把谷物按照其是火车、还是驳船或汽轮运抵仓库的质量分类的。质量越好,市场价格越高;因此,农场主和乡村运货商竭力争取获得更高的等级质量,他们经常抱怨说,仓储商评定的质量等级并不是实际的质量等级。这也是 历史学家认可的(但不是已证明了的)立场和理论,即农场主比生意人更为诚实一些。 然而,仓库商有着不同的观点。他们认为,为了仓库能够更多地容纳谷物、以及收取仓储费,保障谷物安全面临着竞争压力。这种竞争引起了谷物等级的提高。 每个仓储商都从乡村运货商那里获得装货机会,都要保障谷物可以被“公平”地定级。他们为达此目的,报价就要比其他人高,仓储商还说,谷物定的等级就高于其价值——“如果他们不这样的话,那么,运货商就要走了,他们就会把谷物运到其他仓储商那里,寻求更好的价格”,有一位最早的质量检验员福斯先生解释说。 谷物检验体系的风险在于其中的“猫腻”——好粮食在上面,次粮食在下面。仓库领班从运过来的谷物中的各个部分抽取样本,但是,他们几乎抽不到底部的粮食。在19世纪50年代后期,发明了谷物“检验器”。有个白铁匠做了第一个这样的设备,他用马口铁包住扫帚柄,并在边上戳几个小孔,以便在取出扫帚柄后使谷物流进去。这就可以让检验员从粮食堆的任何部位提取样品。“检验器”很快就普及使用了。 1858年,由于持续不断地出现仓库问题,产生了越来越多的麻烦,交易所董事会向会员提供了一份报告书。报告称,“谷物检验体系”是有缺陷的,原因是对于关联的检验没有统一性和责任制。因此,他们成立了一个由三人组成的专业委员会审查这种情况。 除期货交易环节外,该委员会采取最为严格的方式审查了谷物交易的各个方面。他们说,农场主向市场运送高水分、含有大量杂质的谷物是“普遍现象”,“如果按照现行的检验体系考量的话,相较于彻底清理后运送好粮食,那他们还是会运送质量差的谷物,因为他们得不到清理费……”关于乡村运货商方面,该委员会说,有些运货商“有时习惯于在没有杂质、质量好的谷物中混入燕麦、黑麦、大麦筛下物或残渣、以及不适于销售的小麦”。报告说,从芝加哥到东部的运货商的 “票据被拒付、并且,混合的常规小麦被当作所有的标准、甚至是优质小麦的等级,因此,不仅损害了我们的出口标准(包括销往东部的小麦)、而且也损害了国内标准。 交易所建立了具备检验负责人及其助手的检验体系。但是,这并没什么效果,因为这些助理还是那些仓库领班的。结果,至少对于那些竞争性仓储商是如此的,大多数谷物还是继续放在上面,吸引运货商来到仓储商那里。因此,当仓储商不在场的时候,他们就不允许检验谷物,因为他们担心外人检验的等级与自己的等级不一致。 仓储商被指控把优质的粮食留在自己的仓房里,而把入库的各种等级质量的谷物进行混合。对这种行为的谴责如此之强烈以及其他低劣行为所产生的影响、以至于在大量批评和出现混乱之后,仓储商签署了一份协议,“我们将在任何情况下都不对接收入库的谷物、以及未被检验的谷物与其他谷物进行混合处理……”他们还同意不为自己留存最好质量的谷物。 然而,这种混乱状况仍在继续。1860年,交易所接管了检验体系,并指定一位具有可以选择其4个检验助手的权力的检验主管(不包括仓储商公司的人员)。与之前由仓库领班检验(免费检验)的情况不同,这次改变采用的是,从谷物拥有者、或是其委托的公司那里收取检验费。交易所收取检验费并支付检验人员的工资。对所有谷物进行分类,并全都按照每一分类的需要进行专门定义和分类检验。 最终,当谷物从仓库出库的时候,仓储商有义务交割与仓单规定相同质量的谷物。 在美国内战开始之前不久实施的这些改革,为矛盾冲突期间难以控制的期货交易做好了准备。买方和卖方得到确认,其达成的交易行为由特定等级的、位于仓库的相应谷物支撑。特定的谷物等级与通用仓单的结合点燃了投机的火花。 1861年,小麦作物的质量很差,在运抵芝加哥的时候有受潮、发芽或水分过高的情况发生。结果,小麦如何定级再次发生混乱。据说,那些未通过检验、不能入库保管的小麦从包装袋里倒出、清理、烘干后与质量好的小麦混装一起。然后,这些小麦被偷运到各个仓库,消失在散装的仓库中。 在8月份,交易所指定了一个专业委员会对这种情况进行调研,结果验证了交易所对纽约市场上的芝加哥小麦坏名声的担忧。芝加哥小麦的卖出价格比密尔沃基同等级小麦价格低。芝加哥检验负责人表示:“我们卖给纽约的是最好等级的密尔沃基小麦(密穗小麦),只留下较差的等级,代表芝加哥的春小麦。因此,这就影响到我们小麦的声誉……也影响到其他城市小麦的声誉”。无论对错,交易所决定(仓储商也同意)仓库不能储存任何包装的小麦。 上述现代期货市场发展初期出现的交割质量及其管理问题,促使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开始一步步走上制定和完善交割制度的漫长道路‥‥‥ 交割是商品期货市场稳步发展的重要环节,也是最容易出现问题的环节。在推出期货交易的早期,我们同样遇到铁路运力较为紧张、不利于顺畅开展期货交割业务的问题。如果交割环节出现危机的话,那么必将对期货交易产生不利影响。面对当时的现状,我们结合国情,制订、并实践了差价交割制度。差价交割是指交易所按相对应方持仓合约价格进行平仓,未能实现仓单交割的一方,负担由交易所提供的现货市场价格(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和国内主要批发市场前一旬的平均价格水平)与对方所持合约价格的亏损差额,同时按对方合约总值的一定比例支付仓储等费用。制订差价交割制度的初衷是,一方面,它更有利于套期保值者积极参与期货交易。套保者可以采用差价交割的方式,得到仓储等费用与现货差额这两部分相对固定的赔偿,弥补交割延误而造成的违约损失。另一方面,该项规定不仅减缓了铁路运输能力不足对期货交割产生的压力,而且大大提高了期货实物交割的承载力。美国期货专家认为,差价交割“走在了世界期货市场的前面”。另外,在仓单管理方面,我们创新了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一个多世纪以来一直使用纸质仓单凭证的交割方法,逐步取消了繁琐的手写签注的纸质仓单,不仅实现了电子仓单(即无纸化仓单)管理,而且实现了仓单在不同交割仓库之间的通用,从而大大促进了套期保值业务的开展。据我们所知,这是全球最早实现仓单无纸化交割的案例。这种商品期货交割方式的革命,国际期货交割专家认为:“对世界期货业做出了新贡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