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中国期货博物馆是一件大好事。我很高兴得知,博物馆将设在中国第一个期货交易所——郑州商品交易所诞生的地方。我还高兴得知,王学勤先生是几年前就开始建设这个博物馆的创始人。他比我在中国认识的任何人都更了解期货市场。他关注交易所,写文章,翻译书。他研究过中国和美国的金融市场,可能还研究过其他一些我不知道的国家的交易所。他是我见过的最勤奋的人之一。
什么是博物馆? 博物馆是让我们了解“过去”的地方,也就是说,它不仅让我们知道过去,而且让我们知道未来可能是什么样子。博物馆还是一个让我们知道事物是如何发生的地方。我们需要了解这些事情。因为它们把我们与我们的过去相关联,预示着我们的未来将发生怎样的变化。博物馆是将已知传给未来的地方,是将这些知识传给那些还未出生的人的场所。你们建立博物馆应受尊重、也是重要的和必要的举措。我们感谢设立的这个博物馆。
上世纪90年代中国期货市场发生的变化我记忆犹新。尽管郑州商品交易所是第一家期货交易所,然而,中国各地涌现出多达四、五十家不同的期货交易所。这是美国期货交易所数量的四倍。尽管这种状况令人兴奋,但是,在这些新建的交易所中,有许多交易所都没有经过认真筹建和严格管理。因此,政府淘汰了几乎所有的交易所,只留下大连、郑州和上海三家期货交易所。如今,中国有四家期货交易所。最新成立的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China Financial Futures Exchange)专注于证券交易,于2006年开业。最终,你们建立了一个允许风险管理经理人和交易商在没有任何滥用的情况下利用期货市场的运行系统。
我在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和芝加哥期权交易所(CBOE)工作过40多年。作为监管者,我在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工作过,还在伊利诺斯理工学院(IIT)教授期货市场课程。但是,我很幸运。我不仅研究美国在做什么,而且,我还研究许多其他国家在做什么。我在13个不同的国家做过关于期货市场的演讲。然而,我听到的和被问及的事情要比我的演说多得多。我喜欢研究。在访问过的所有国家中,我在印度和中国学到的东西最多。当你了解一个国家的交易所和金融市场的时候,你总要了解这个国家自身。那里的人们的思维方式是怎样的,他们是如何作决策的,他们是如何处理相互之间的关系的。这些问题是令人着迷的。所以,我想对那些曾经教导过我中国市场是如何运作的、中国是一个怎样的国家,尤其是那些让我知道中国人民是那么的友好的人道一声——谢谢。
迈克尔·戈勒姆
2020年12月31日
注:迈克尔·戈勒姆(Michael Gorham)是美国伊利诺斯理工学院期货教授。曾任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期货部主任、芝加哥商业交易所(CME)副总裁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