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外资讯 
国外资讯

“假”库存铝让大宗商品融资风险成为焦点(2022.6.6)

来源: 日期:2022/6/6 22:48:50 浏览次数:


“假”库存铝让中国大宗商品融资风险成为焦点

中国不透明的大宗商品交易融资领域再次受到关注。

这一次,金属市场关注的焦点是发生在中国南方省份广东省的一起事件。在这起事件中,几名交易员声称,他们被骗向虚假数量的铝提供信贷。中国政府的贷款总额可能超过人民币5亿元(合7,500万美元),这些贷款是由存放在佛山市一个仓库的铜库存支撑的,但事实证明,这些铜的价值远低于这个数字。

在中国铝市场的背景下,目前讨论的数量相对较少。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铝生产商,中国去年生产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铝,用于从窗框到汽车零部件的各种产品。但令交易员感到恐慌的是,8年前发生在中国北方港口城市青岛的一起更大的丑闻,当时引发了中国金属市场的信心危机。

这鼓励了一些人寻求其他融资方式,包括将小型私营企业的产品抵押给大型国有贸易商以获得现金的做法。由于乌克兰战争,大宗商品价格普遍走高,这意味着库存作为货币进行其他投资可能更有价值。

现在的风险是,如果大交易商不相信自己的贷款有有效的仓单担保,他们就不会贷款给小交易商。

潜在的犯规是如何被发现的?

市场的波动可能刺激了债权人的神经。在最新的病毒爆发封锁了整个上海之后,铝价大幅下跌,导致一些人试图持有这种质押金属,担心借款人无法偿还贷款。据知情人士透露,当时,权证太多而铝产量不足的矛盾变得明显起来。这些知情人士不愿具名,因为他们在讨论一个私人问题。

青岛丑闻期间发生了什么?

佛山事件是相对较小的事件,到目前为止只涉及商人。在青岛,包括国际机构在内的银行最终对一个商人及其附属机构的风险敞口最大,这些人用相同的金属储备多次抵押,获得了超过200亿元的贷款。

但这本身可能是有益的。银行已经从青岛银行和其它大宗商品融资丑闻中吸取了教训,这使它们成为更加谨慎的放贷机构,并促使交易员寻求其他安排,包括从大型同行那里借款。中国监管机构还敦促银行加强监管,自那以来,用金属作为融资抵押品的情况有所减少。

在中国以外的其他类似欺诈行为包括法国和澳大利亚的银行,它们在2017年遭受了总计超过3亿美元的贷款损失,此前它们发现了储存在嘉能可(Glencore Plc)子公司Access World亚洲仓库的假镍文件。2020年,新加坡石油贸易商Hin Leong (Pte) Ltd.伪造文件,为其已经销售的产品赢得贸易融资。

潜在的结果是什么?

广东当地警方正在进行调查,并将确定是否存在欺诈行为,但由于涉及的权证并未在上海期货交易所(Shanghai Futures Exchange)注册,中国最大的大宗商品交易所不会从监管角度调查此案。相反,债权人可能会首先向仓库追讨存货,同时等待调查来决定借款人是否应对损失负责。

据知情人士透露,这一事件引发了多米诺骨牌效应,中国有更多仓库暂停运营,检查现场金属库存。

尽管政府及其国有银行正准备扩大放贷,以应对病毒对经济的负面影响,但它们的慷慨不太可能扩大到大宗商品交易。因此,在另一桩丑闻之后,较小的机构可能会发现更难获得融资。

 彭博社分析 2022年6月6日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期货博物馆 电话:13838565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