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的位置:首页 > 国内资讯 
国内资讯

让价格看得见

来源: 日期:2021/10/11 22:38:23 浏览次数:

/徐博南

新中国期货市场的发展,起步于上世纪80年代。为解决粮食生产大起大落,价格忽高忽低的问题,建立双轨制的价格体系,李鹏总理在1988年《政府工作报告》种要求“加快商业体制改革,积极发展各类批发贸易市场,探索期货交易”。同年4月,在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国家体改委和河南省政府的大力推动下,“河南省期货批发市场研究领导小组”和“郑州粮油期货市场课题组”成立,组织开展小麦期货研究。1990521日,李鹏总理、姚依林副总理批准试办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727日,国务院国发[1990]46号《国务院批转商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报告的通知》正式批准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所有这一系列的改革措施,目的就是要发挥市场这只“看不见的手”对资源配置的调节作用,使看不准的价格能够看得准、“看得见”。

一、批发市场的交易系统

(一)筹备组

河南省粮食局“中央粮食批发市场(筹备组)”开始抽调人员,我于七月初到筹备组报到。筹备组负责人是时任河南省粮食局副局长的靖明宇,14个人暂时分成4摊,分头推进各项工作。

当时人手一套学习资料,有《旧中国的期货市场》、《期货市场》以及市场条例和九部委报告。我一边突击学习期货知识,一边加紧与商业部信息中心沟通联络,落实计算机系统设计和设备分配计划指标。

经初步酝酿,筹划建设小麦、杂粮、期货3个交易厅。我综合大家提出的需求,于716日画出第一稿“郑州中央粮食批发市场计算机系统结构图”,并整理出所需设备清单。

那时,英特尔CPU刚刚进入386时代,主机/终端系统结构是主流。小麦交易厅是重点考虑建设的交易厅,杂粮和期货厅为预留设计。

727日,国务院国发[1990]46号文件《国务院批转商业部等八部门关于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的报告的通知》,同意试办郑州粮食批发市场。

我们先后查看了三处意向中的场址。听完汇报后,靖局长征求省粮食局意见,最终确定落户在郑州市嵩山南路22号华中宾馆院内。

我根据大家的意见和计算机、通讯设备摆布的要求,画出平面设计图,供装修公司参考。

第一版设计图受芝加哥期货交易所交易池设施布局的影响,以拍卖池为中心,把通讯、复印和计算机等设备环绕在四周,便于交易代表使用。


(二)软件开发攻坚战

批发市场编制批下来后,正式成立了计算机室,我任主任。此时,商业部配发的计算机设备也已到位,可以着手进行软件开发了。

系统功能贯穿拍卖交易的整个业务环节,具有拍卖准备、市场行情显示、拍卖报价同步显示、成交通知单打印、合同办理、履约保证金收取、法律鉴证、铁路准运证核批、统计分析等功能。

《中国证券期货业信息安全发展报告(2009)》评价“其自行开发的、在Sco Unix操作系统上的粮食交易计算机拍卖系统在全国各地区批发市场上推广使用,开创了中国期货市场电脑自动化交易的先河”。

(三)彩色显示屏

我们遇到的另一个棘手问题是如何“让价格看得见”。

开办郑州市场,是要让其“发现价格”,引导生产,发挥优化资源调配的作用,这是宏观层次的“让价格看得见”。我们要做的“让价格看得见”是微观的,具体到如何显示价格价格的问题。要低成本、高效率地显示,除了让拍卖现场的人看到动态变化的价格,还要对外展示出一个新的市场风貌。

在课题研究期间,芝加哥商业交易所使用的电子报价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在交易所巨大的交易厅周围,整面墙都装满了不停变换数字的电子报价板。在商业部信息中心的早期建议中,包括了一种类似于电子报价板的“电子黑板”产品以及27英寸专业图形终端的替代方案。

起初曾想从国外进口电子黑板,后来得到的反馈是那东西要10万美金,从此也就不再提了。还有出过国的同志还建议考虑购买国外机场使用的电磁翻牌,每当有航班信息变化时,你都能听到哗哗哗的翻牌声。但机场建设耗资巨大,那用的洋玩意儿终究还是高攀不起。

最终可行的方案是使用28英寸大屏幕彩电做显示器。有一种国产的视频驱动卡,可以把彩电连接到微机上。

6台彩电分成两组,分别显示拍品内容和拍卖价格。


拍卖采取由低向高叫价的方式。拍卖主持人先叫出拍卖起拍价,出市代表在决定买入时,举手应价。如果举手人数多于1人,则拍卖主持人按照变动价幅提高叫价,直至只有1人应价为止。连叫三遍,再无新的应价,则主持人击锤成交。

19901012日,中国郑州粮食批发市场迎来了诞生的时刻,在郑州嵩山南路的华中宾馆场址上举行了隆重的开幕仪式。

商业部部长胡平、河南省委书记侯宗宾、代省长李长春、芝加哥期货交易所副总裁格罗斯曼等各方嘉宾参加开幕式,多家中外媒体到场采访。

开幕式后,市场组织了第一场正式拍卖活动。我担当记录员一角,在拍卖台左侧操作控制着6台大彩电的电脑,随着拍卖主持人不断的叫高价格,我同步敲入价格数字,让拍卖现场所有的人都能够在第一时间看清目前的叫价价位,以及最后的成交价格、成交数量和买卖双方公司名称。

以现货交易为基础,引入交易会员制、代理制、合同转让、统一结算等期货交易机制,迈出了中国期货市场发展的第一步。

不断改进后的粮食拍卖交易系统陆续在湖南、海南、吉林、黑龙江、山东等全国8大区域性批发市场推广使用。

199175日,在郑州召开的国家咨询小组会上,国家体改委流通司司长杜岩说“郑州市场实验8个月,各方面已较完善,已具备了国家用它来调控的条件”。

1991929日,郑州市场在北京人民大会堂举行新闻发布会,向媒体介绍了市场运行一年来所产生的影响和取得的成绩。我有幸应邀参会。


1993528日正式推出期货交易,郑州市场一套机构两块牌子,现货、期货两种机制同时运行,直到2001年期、现分家。这种现货、期货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所形成的“郑州价格”,成为中国粮食市场的“晴雨表”。

二、期货交易系统的诞生

受粮食价格管制、铁路运输紧张等因素的制约,虽然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在社会效益上收获颇丰,但在业务发展上却难有起色,生存危机一时难以解决。要有所突破,期货也许是一个更好的选择。

(一)启动

1992年初,郑州市场开始着手落实期货交易问题。

基本构思包括标准化合约、交易品种、合同单位、交割月等。要参照国际惯例,结合中国国情。主要与美国一致,如交割月份等,以便与最大、最早的国际市场保持有可比性。

交易方式采用美国芝加哥的方式。优点是信息量大,流动性强。缺点是每日结算工作量非常大。如果在年内推出期货交易,要考虑计算机上不来的初期,采用什么样的过渡办法。

结算业务由市场与银行共同承担,与现业务模式基本一致。结算部对交易者每日平仓损益、未平仓合约变化费用等进行结算,资金划拨通过银行办理。

(二)世行贷款项目

期货交易计算机系统的建设工作,实际上在1991年年中就已经开始着手准备了,整个过程的推进与世界银行贷款项目交织在一起。

19916月,从商业部传来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世界银行将向中国提供一笔总额高达10亿美元的低息贷款,用于促进中国的粮食物流现代化建设。该项目是我国首次在国际粮食物流专家指导下实施的真正意义上的粮食物流系统建设项目。项目以东北粮食流出通道为重点,长江粮食流出通道次之,适当顾及西南、京津通道进行建设。筹备中的郑州、上海两家粮食系统期货交易所,自然成为该项目的重要组成部分。

世行官员一行六人就郑州市场运作情况、与湖北市场的比较优势、会员分布、国家储备、交割仓库设置、运输经济性、什么时候能过渡到期货等问题进行了非常详尽的提问。随后世行代表还到嵩山南路的交易厅进行实地考察,与部分粮食企业交易代表进行面对面的沟通。

但世行官员认为中国不需要计算机,使需要,普通的PC/XT微机也就够了。直到92326日的后续考察时,世行人员还认为郑州市场的报告中预测数据太大,市场规划的设备设施也不像是早期的期货市场,反而更像是一个现代化的高级市场。

1992915日在郑州国际饭店召开世行贷款项目预评估会。这次格罗斯曼以世行特聘专家的身份参加会议。在交易安排上,格罗斯曼认为每天2.5小时的交易安排,连续性差。半小时交易一个品种,经纪人沟通客户没有反应时间,交易时间段应扩大。拉锯会议一直持续了3天。

此时,郑州市场的期货筹备工作已经进入冲刺阶段,世行的慢节奏,我们已经等不起了。这个庞大的贷款项目于2003年整体完成验收,期货交易所被排除在外。


(三)规则与技术对接

1992528日,我们了解到在武汉召开的全国夏粮生产工作会上,商业部要继续加强粮食市场体系建设,要“完善郑州市场,巩固区域市场,完成市场体系建设,尝试期货贸易,区域市场内外开放”,“郑州市场要向期货过渡”,“商业部、上海合办的交易所起点要高”等。

鉴于计算机系统的重要性,我有幸参加了《期货交易规则》的酝酿、起草工作。19927月,经过广泛讨论和不断的修改、完善,第一稿《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讨论稿)构思成型,14245条。

涉及计算机系统应考虑的章节主要包括:第六章 交易、第七章 经纪、第八章 结算、第九章 交易保障、第十章 交割、第十一章 合约、第十二章 信息等内容。

经过征求意见和反复讨论、优化,在10月份完成的《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期货交易规则》(送审稿)中做了大幅度的精简,内容包括15168条。

涉及计算机系统应考虑的章节主要包括:第六章 交易、第七章 价格、第八章 合约、第九章 经纪、第十章 结算、第十一章 保证金、第十二章 交割、第十三章 信息等内容。去除了附件的表格。

   

(四)隆重推出期货交易

1993524日,河南省政府召开中国郑州商品交易所推出期货交易新闻发布会,526日召开首届会员大会。

1993528日上午,河南省副省长张世英在庆典议试上讲话,9:00,副省长李成玉按响开市铃,第一期计算机交易系统正式投入运行。

开市当天,所有会员都派出了出市代表,他们集中在崭新的交易厅内代理交易。每家会员1个交易席位、两位“红马甲”,他们精神抖擞、全神贯注,一边接听公司或客户打来的报单电话,一边熟练地敲入买卖指令。这些买卖指令首先进入主机的消息队列,由交易主机按照每3秒钟1轮的间隔提取写入撮合队列,然后按照价格优先的方式撮合成交,成交价格为买卖价格的1/2平均价(取整),成交价格通过路透社、德厉财经等报价系统向全球传送。

当天成交标准化合约1854张,成交金额1434万元,挂牌交易的品种是小麦、玉米、大豆、绿豆和芝麻。交易时间为周一至周五上午的9:00-11:30之间。

至此,郑州粮食批发市场完成由远期合同向期货合约的过渡,同时启用郑州商品交易所的名称。

经过一系列改进,一期系统最终扩容到120个席位,后期日成交合约最高达30,000张,平均日成交定单3,500笔。在3小时交易时间段,平均每分钟处理60条交易指令。出市代表平均下单响应时间为6-7秒。


(未完待续)


(中国期货博物馆)


始于2005年10月12日

源于期货发祥地郑州

精于研究培训及推广

It started on October 12, 2005 

From the futures birthplace of Zhengzhou 

Good at research training and promotion


中国期货博物馆感谢您的转发、分享与点赞

并请您关注公众号zgqhbwg 或登录

www.zgqhbwg.com


 

下一篇:没有资料

关注我们
COPYRIGHT @ 2018-2019 all RIGHTS RESERVED 中国期货博物馆 电话:13838565554